十月,青山远黛,斜阳如画,魏金德名师工作室成员相聚在文成县珊溪中学,举行魏金德名师工作室开班仪式暨第一次活动。
活动伊始,珊溪中学的毛校长向大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育人理念,并对工作室的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对魏金德名师工作室的开班表示衷心祝贺。
紧接着,工作室主持人魏金德老师发言,讲述自己与文成、与珊溪中学的缘分。这个地方给了她非常强的亲切感,第一层亲切来源于曾经在珊溪中学上课,学生的专注度和学习热情出乎意料。第二层亲切是自身在文成度过的童年时光,如今通过工作室重新和家乡建立联系。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名师送教,扎根一线的语文教学研究,为小伙伴们提供成长的平台。
随后,工作室学员汤娟代表发言。首先表达感激之情,珍惜工作室提供的成长的机会;其次号召同伴们共同守望教学情怀,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热情和动力,积极参与,虚心学习,快速走向专业成长的道路。除此以外,诉说了学员们的共同疑惑,新鲜名词带来许多教学新难题,希望能够借助工作室拨云见日,看见曙光,在一线安于从教,乐于从教。
为了让彼此快速熟悉,学员们通过自我介绍和两年规划分享进行了破冰。工作室的人员组成丰富而多样,部分学员表示作为新教师,希望借助名师工作室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也有的成员希望借助这一平台突破教学的瓶颈期等。
活动的第二项大任务是进行“我与作业”教育叙事的分享。六位老师分享了自己在作业设计、作业项目化推进过程中的收获与思考。王茜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八年级上册新闻探究活动单元的项目化作业设计,在过程中始终关注学情,不断调整改进,感叹无论是新闻采访、新闻稿撰写还是作业的项目化,都是实践出真知。陈逸歌老师分享了以班级公众号为载体的诗歌活动探究单元作业设计,陈老师借用个人公众号“花田实验室”,在真实情境中带领学生感受诗情,体悟诗味,探究赏诗策略,挖掘作诗才华。付旭丽老师介绍了学校作业的优化,由板块相对固定的“综合本”转变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的活页本,打破僵化的作业形态,使学生在动态、个性化思考中得以生长。王佳慧老师以特别的方式向我们展示题为《情境·支架·思维,聚焦语文学习任务链》的作业设计思路,项目推进的每一步都有着强大的理论支撑。王方圆老师同大家分享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为“如果山水会说话”的项目化设计,在迭代中品味出教学的新味与趣味。潘钊妍老师扣牢“有效”二字,以八上新闻单元为例,呈现了自己对于“有效作业的摸索与应用”。
第三项活动,魏金德老师以“一个女教师和三个名师工作室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从新手到走向成熟的一路经历,也借此说明了自己成立工作室的初衷,希望成员们能够借助这两年工作室的经历明晰自己的方向,慢慢接近语文和教学的本质。最后,魏老师认真阅读了学员们的两年规划和工作室人员组成,按照教龄,亲切而生动地将成员们称为“新苗”“新锐”“新秀”和“中坚”,逐一分析各个阶段的长处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指明了接下来活动活动的方向。
金秋十月,与美同行,一个志同道合、向美而生的团队在此不断凝聚。在工作室主持人魏金德老师的引领下,新的故事亦让人充满了热忱与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