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肖飞燕2023 > 本市信息 > 技术为教育赋能,教育为技术赋魂——记温州市肖飞燕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

技术为教育赋能,教育为技术赋魂——记温州市肖飞燕名师工作室第15次活动

浏览量:1330|发表日期:2025-04-17|来自:

                                 

技术为教育赋能,教育为技术赋魂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交流教学改革成果,以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究与实践为主题的2025年浙江省高中物理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于410日至11日在浙江省瓯海中学举行。我们工作室部分成员参加现场学习,其余同步线上观看学习,工作室助理陈云富老师有幸做专题讲座。

本次学术盛宴汇聚全省物理教育同仁,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物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技术融合策略、课堂实践变革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物理教学如何借AI技术突破传统边界,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实验教学创新的深度落地,助力新课标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高效转化。

10日上午,研训活动举行了简约的开幕式。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朱景高,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分会会长蔡铁权,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教育博士导师乔翠兰,浙江师范大学堪萨斯大学联合教育学院院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分会副秘书长黄晓,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海龙,瓯海中学党委书记高琼林等出席开幕式。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物理教研员主持。朱景高、高琼林、蔡铁权先后致辞。

 

 

 

 开幕式后鲁斌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专题研训指引,鲁斌指出:当前,物理教学正面临两大变革:一是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深化要求,二是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模式的全面升级。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大数据分析、个性化学习工具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是本次研训的核心关切。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分五个板块,专家报告、教学工具与软件、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实践与评价、教育展望。我们将聚焦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核心议题,通过前沿技术与教学实践的碰撞,探索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共研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融合的实践策略,以技术为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技术为教育赋能,教育为技术赋魂。

专家报告——专家领航,专业赋能

乔翠兰教授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讲座中指出:物理专业知识是教学基石,决定教育探索的深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借助技术赋能,可构建高效教学场景、培养学生素养、推动教学变革与教师成长。三者相辅相成,以专业知识筑基,认知规律增效,技术赋能创新,实现培养学生、变革教学、提升自我的目标。

 

专题分享——教学工具与软件

 丽水二中 徐圣钦老师以《探索信息技术、AI与物理教学融合的无限可能》为题,从正反两方面深入剖析了FlashVisual BasicPythonNobookAI等多种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领域的多元应用,进一步挖掘物理教学的无限潜力,推动物理教学向更高效、更创新的方向发展。

杭州学军中学 曾裕老师聚焦《视频分析软件在物理真实问题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Tracker 等视频分析软件的深度剖析,展示了其如何将复杂的物理现象以直观的视频形式呈现,并借助软件的分析功能,精准提取物体运动轨迹、速度变化等关键数据,为解决真实物理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让学生能从生活实例中洞察物理规律,打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隔阂。

杭州高级中学丁海锋老师以《基于几何画板的高中物理可视化教学》为题,详细阐述了几何画板在物理教学中的多样用途。从构建简单的力学模型到复杂的电磁感应动态演示,丁老师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过程转化为可视化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极大提升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

宁波中学 翁浩峰老师做了《自制DIS 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专题发言。从买设备自制设备再到创造开发,翁老师用技术平权打破实验教学壁垒,让教师和学生从操作者变为创造者,在动手实践中深化科学思维——这才是做中学的真谛。

绍兴一中 祝智浩老师以《AI时代下Simulink 与物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与科学素养重塑》为题作专题分享。当Simulink 遇见物理课堂,公式不再停留于纸面,而是作为数字信号数字模型联系起来,让问题可视化建模化,祝老师用技术架起了学科融合的立交桥,让科学素养在调参数、看反馈的闭环中生长,智启未来。

专题分享——教学内容与方法

 乐清中学 陈云富老师以《技术赋能·项目深融: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路径重构与实践》为题,用项目式学习+技术赋能双轮驱动进行教学设计,以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为例,阐述技术是思维进阶的脚手架,如何实现为教学赋能

 

杭州临安中学 周敏老师聚焦《信息技术融合的高中物理情境认知教学》,让信息技术与情境认知教学融合,通过移植真实情境,虚拟仿真情境、辅助实验情境、设计评价情境,结合相应的案例说明,在虚实交织的探索中,让学生成为主角,他们触摸的不仅是电磁场的力线,更是科学精神的脉搏。

桐乡教研室 沈正杰老师在《技术支持下的物理习题模型构建与教学》分享中通过智慧教育的特征、物理学科的本质、Deepseek 辅助物理习题教学三个方面出发,用技术给习题装上放大镜,让习题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从而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模型建构能力。


 

台州一中 洪海平老师做了《AI 赋能物理教学 : Deepseek 助力复习教学优化》专题发言,让AI 答题工具升级为教学伙伴Deepseek 不仅答疑,进行知识蒸馏,更能把脉开方,优化复习教学;不仅可以设计知识卡片,建立问题索引,设计解题蒸馏器模型,而且构建母题变式库,实施微专题库等,定制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瑞安中学 许文龙老师以《技术赋能:AI 与信息技术重构物理学习范式》为题,让课堂成为科幻照进现实的缩影。许老师利用AI助教察言观色,让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技术不再辅助教学,将来应该是重新定义教学。

 

第一天的活动收获满满,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同成长。通过与专家和同行们的深入交流,老师们不仅更新了教育观念,还学到了实用的教学技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愿我们将今日的收获转化为前行的力量,不断沉淀自我,同心协力,向学而教。第二天还有教学实践与评价、教育展望两板块。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物理教研员余雪妹以智汇瓯越·智启未来为主题,用七把钥匙精辟概括全天培训亮点:从开源精神、学科破壁到AI诊脉、学习重构,七位专家的分享展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多元路径。她强调,教育技术的最高境界在于恰到好处的应用,让教学回归激发好奇、赋能创造的本质,真正点燃每位学生的科学火种。这场汇聚智慧的研训,为物理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富启示。